新闻| 访谈| 壹周谈| 原创微视频| 直播| 微电影| 专题| 往期| 团队 业务洽谈/视频爆料电话
0591 - 87079316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正文
视频加载中...
视频信息
发布日期:2023-03-15   播放时长:   来源:八闽生育关怀   责任编辑:李冰
简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引发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实践后,代表委员们对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逐渐由“虚”转“实”、从“方向”转为“路径”。

托育服务要避免“守着水库挖井”

完善托育服务是营造生育友好环境的重要任务。几年来,各地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逐渐走上轨道。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魏新刚分享了以普惠为重点、健全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提出推动政策措施在托育服务供给侧和家庭需求侧“两侧”发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托育服务扩大增量和提高品质,高质量“双向”发展;实施提升公办能力、扩大普惠服务供给、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路”并进;强化机构履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综合管理工作机制,保障托育机构婴幼儿健康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晒出了“成绩单”:河南托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22年托位数量增加到23万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1倍还多。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中的难点也愈发凸显,缺人、缺钱、缺标准几乎是各地都面临的难题。黄红霞建议,将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规划建设、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主导责任。同时,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中央和省、市、县财政预算,构建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合理财政分担机制,建立政府、机构和家庭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托育机构中公办和普惠性机构占比低,不能很好满足群众需求,需大力加强建设;另一方面,预计2023年以后,3~6岁幼儿园适龄儿童规模将进入收缩期,其中大有潜力可挖。黄红霞表示,幼儿园大量学位闲置,同时又投资建设新的托育机构,犹如“守着水库挖井”。应及时研究制定统一的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支持“托幼一体化”模式,将部分普惠幼儿园学位转换为普惠托位,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爽也提出了让有条件的公立幼儿园增加托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针对性解决托育难题的建议。

一孩生育体验需着重改善

近年来,各地出台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大都围绕二孩、三孩家庭展开,一些地方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经济补贴。但作为“基本盘”的一孩家庭不应忽视,不良的一孩生育体验将直接降低育龄群众再生育意愿。中国婚育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一孩母亲反映对备孕、怀孕和生育过程感到不安,孩子出生后生活质量下降、养育孩子压力大、教育过程太累太操心等,导致家庭不愿意再生育。

2019年以来,我国二孩生育率和出生比例均有所下降,这既与家庭对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不足有关,也与家庭初育过程主观体验较差有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同时,发挥社会保险协同作用,经济压力较大的家庭可提前支取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

此外,进一步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是当务之急。台盟中央建议,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反就业歧视相关法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女性特殊劳动保护。在督导之外,加强男性参与育儿将有利于从根源上缓解女性就业歧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表示,养育子女是夫妻双方共同责任,可以考虑适度延长男性生育假期,有效平衡女性承担过重的抚育责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怡表示,各地人口计生条例普遍设置男性陪产假、父母育儿假,对男方参与育儿有一定帮助,但现实中男性休假比例不高。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男性完整享有育儿假期。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对在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方面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进行表彰,提升企业积极性。

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引导

目前各地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在宣传发动、文化引导方面有所不足,群众的生育焦虑依然存在。

实际上,“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积累的经验在今天仍然值得参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祝连庆呼吁在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时,也要加强新生育观念引导。建议加强生育宣传活动顶层设计,在全国范围定期开展“新时代、新生育”宣传活动,设立“生育文化节”,弘扬正向生育观。

在宣传方式上,杨爽建议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育观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祝连庆建议,扶持一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有效利用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育新观念;鼓励媒体平台制定相应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创造力,潜移默化塑造生育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