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2025-03-03 11:28:47 作者: 来源: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  责任编辑:占芷晗   我来说两句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计生协、省计生协的关心指导下,厦门市计生协以“红帆领航 健康同行”为主题,聚焦生育支持与家庭健康,落实好组织和能力建设、六项重点任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工作(简称“1+1+1”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市区级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全覆盖、家庭健康指导员村(居)全覆盖、“向日葵亲子小屋”建设镇(街)全覆盖、青春健康中小学及高校师资培育全覆盖、计生特殊家庭关爱服务全覆盖。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介绍。

今年市计生协改革转型工作得到中国计生协调研组、省计生协会长的充分肯定、批示,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表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批示表扬。

2024年4月1日,中国计生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翔一行在厦门市调研优生优育指导工作、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和“向日葵亲子小屋”运作情况。调研组对市计生协转型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

2025年1月,受中国计生协邀请在全国计生协工作会上作家庭健康主题经验介绍。2024年4月,国家卫健委在苏州举办“2024年健康家庭建设工作培训班”,市计生协在会上作家庭健康主题经验介绍等;2024年9月,国家卫健委、中国计生协在深圳举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暨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现场推进会”,市计生协在会上作《用心经略暖心行动 用情打造暖心家园》经验介绍;2024年11月22日,市计生协受邀在全省组宣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等。

2024年1月,人民网现场采访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市计生协会长廖华生围绕《以优质托育服务“引导”和“激励”人口高质量发展》主题谈托育、优生优育服务工作亮点。2024年9月1日-2024年10月31日,全国计生协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名厦门市位列第三;健康中国推进办《健康中国观察》第5期刊发市计生协《“红帆领航·健康同行”让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扬帆起航”》;中国计生协《工作通讯》2024年第2期刊发市计生协《红帆领航 开启优生优育服务新模式》等。   

2024年4月,厦门市计生协荣获福建省2023年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一等奖。2024年12月,荣获2024年中国计生协“5.29会员活动日”优秀组织单位。

2024年6月,“红帆领航·健康同行”党建品牌联盟实践基地暨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并被中国计生协列为2024年全国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点,多省市计生协参观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并给予好评。

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治建设,“红帆领航”党建引领展现新格局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认真履行党组设立后职责,制定完善党组议事规则、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等,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的领导贯穿计生协工作各方面。协会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宣讲全会精神,指导6个区计生协抓好党支部建设。召开市计生协理事扩大会议,加强与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理事单位的协作,构建高质量的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政治引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在“3.5学雷锋月”、“5.29会员活动月”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500多场,团结引领广大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二)强化协同发展,“生育服务”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做优“亲子小屋”公益品牌。打通了服务婴幼儿家庭的“最后一米”,全市建成“向日葵亲子小屋”52个,发放《育儿宝典》《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指导手册》等4万多册,提供线上线下宣传服务活动300余场次。

二是青春健康教育突显成效。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青春健康知识,联合教育局开展全市中小学师资培训。思明、集美、同安等区开展青春健康巡回讲座;湖里区积极拓展社区青春健康教育品牌。

(三)强化服务拓展,“暖心行动”关爱帮扶实现新发展

一是深化实施“暖心行动”。推进暖心行动提质扩面,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全市共投入项目经费近500万元,先后开展“暖心行动‘御寒保暖’”等活动,落实落细“四项制度”,开展“暖心关怀服务活动800多场次、参与(受惠)群众2.2万多人次。

二是推动暖心家园提质扩面。新增1个中国计生协项目点(翔安区)、新建1个市级项目点(嘉莲街道)。全市建有暖心家园13个,其中,中国计生协项目点7个。完善暖心志愿者管理规定,组织了业务培训、观摩交流等活动,全市有暖心志愿者骨干210多个。关注失独健康老龄化,建好用好心理援助中心,开展暖心家园健康宣传服务活动65场次,参与目标人群2300多人次。5月份,国家卫健委、中国计生协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联合调研组对市暖心行动工作予以高度赞扬。

(四)强化项目带动,“家庭健康”融入大局取得新成效

一是精心打造家庭健康服务阵地。打造市、区、镇(街)三级家庭健康服务阵地,全市已建成家庭健康服务中心13个(每区至少建1个区级),健康驿站95个。市计生协联合有关单位以党建共建方式建成“红帆领航·健康同行”党建品牌联盟实践基地暨厦门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被中共厦门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列为“机关党建示范培育点”,被中国计生协列为2024年度全国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点。今年6月试运行以来,共开展家庭健康主题活动60多场次,组织10多家医院300多名专家为群众提供公益健康咨询服务。

二是精心培育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培育国家级、省市家庭健康指导员师资近百人,全市村居均完成至少2名家庭健康指导员培训3000多人次。申报的集美区家庭健康指导工作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典型案例。

三是加快推进家庭健康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好家风·健康行”系列主题活动500多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8万余人次。老年健康百场“暖心大学堂”主题活动累计开展119场次、服务老年朋友6000余人次;百名专家送健康下基层活动举办35场次、服务老年群众1.8万余人次。征集上报中国计生协“健康家庭”典型案例30个;16户家庭被评为福建省2024年“健康家庭”典型案例。

(五)强化转型升级,“生育关怀”惠民服务取得新成果

一是持续深化计生家庭保险工作。推动计生家庭保险自付费及专属新险种试点,切实做好投保、理赔等保险服务,截止2024年10月,全市保费总投入3979.67万元、参保计生家庭358175户963775人。

二是“金秋助学”项目不断拓展。全市开展“金秋助学”121.4万元、678人,各级计生协组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社会实践等助学活动19场次,参与学生代表600余人次。

三是推进幸福工程、计生农村帮扶转型发展。推进幸福工程、农村计生帮扶一体化实施,全市累计投入115.8万元帮扶67户计生母亲;推动思明区“幸福学堂”试点向全区推广,累计开展收纳整理等就业创业培训和组织宣传服务15期、参加计生母亲750余人次。各级计生协开展母亲节系列活动50多场次、服务1万余人次。

(六)强化机制创新,“宣传教育”助力改革展现新作为

一是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市计生协成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宣讲进基层、进阵地,讲好协会故事,倡导新时代婚育文化。

二是媒体联盟“同频共振”。市计生协牵头成立“人口与家庭健康”媒体联盟,召开媒体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会,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新闻处、各区融媒体中心等近50人参加会议,强化与联盟单位的合作,推送新时代婚育文化、生育政策等宣传,覆盖100多万人次。“5.29会员活动日”连续一周在厦门日报(七个半版)报道市区计生协转型服务工作,市计生协工作经验及亮点被国家、省级媒体报道100多篇次。

三是精准宣传“便捷高效”。聚焦托育服务与家庭健康,联合湖里国投旅游公司定制“托希望育未来”等家庭健康宣传船帆,投入码头推广宣传。创作波贝卡通形象、托育宣传内容等,在《学习强国》、人民网、7400多台地铁电视及1200多台楼宇电梯电视等媒体矩阵宣发“托育服务知识及政策”,覆盖近100多万人。在厦门广播电台909和107调频早晚高峰播放托育以及科学育儿公益广告音频。开播优生优育线上直播课12期,印制宣传品3万份。托育服务知识竞答共有2万余人次参与答题。开展“托希望 育未来-托育服务图文征集秀”活动宣传,策划在诺斯帝文化体育公园建设厦门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健康运动实践站,开展家庭健康宣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