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5-07-09 15:45:04 作者: 来源:八闽生育关怀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安康、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强调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全面开展生育友好型服务。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更高的人口整体素质、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打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人口总量充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人口总量是否充裕要以基本国情为判断依据,即能否满足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需要。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开展生育友好型服务,提升适龄人口生育意愿。

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已转向结构优化性策略,围绕经济支持、亲职福利、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生产生活高度社会化的背景下,生育对于物质生活基础、社会支撑性条件具有深度需求,需要兼具全面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以生育为核心的系列民生问题。开展生育友好型服务的关键在于坚持全面性原则,不仅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要全面,服务过程也要全面。具体而言,生育友好型服务既包括对育龄妇女的生育补贴、生育休假、生殖健康等服务,对儿童的托育服务、医疗服务和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对孕妇配偶的陪产假、育儿假服务;又包括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生育保险服务,以及针对特定人群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从服务过程看,立足于全生命周期,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到优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将支持性服务贯穿生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构建集妊、生、养、育为一体的全过程生育服务体系。

系统提升生育友好型保障水平。人口系统是一个包含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要素的复合型系统,人口生育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存在系统性关联。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人口问题、谋划人口发展,注重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间,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将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系统提升生育友好型保障水平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提高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和儿童医疗服务水平,能够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筑牢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健康基石。人口素质优良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为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为实践依托,强化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教育保障,对于全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固本筑基的作用。稳定的住房和就业是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性因素。通过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厚植家庭支持力。女性劳动力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强化对女性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为主要抓手,完善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就业保障,有助于缓解女性孕期健康与职业发展的矛盾,实现人口发展、社会生产与职工权益的有机平衡,进一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积极培育生育友好型文化。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浸润与凝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是营造良好生育氛围的时代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婚育文化由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既要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婚育文化的历史赓续,又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从内容上看,新型婚育文化主要由新型婚恋文化、生育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风文化构成,包括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文明简约的婚俗文化,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生育文化,以及代际和谐、性别平等、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培育生育友好型文化的过程中,要强化宣传引导,注重人口和生育政策宣传解读、人口国情国策教育、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教育,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从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生命观、家庭观出发,引导当代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构建多元化传播场景,以丰富新颖的形式传递科学的生育健康知识,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为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力量。

作者:许世存,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季岩,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