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湖林乡西陂村通过林下砂仁种植,促进广大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农林经济新增长点,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帮助农民打造绿色“新存折”,实现生态致富两不误。 于8、9月份成熟的砂仁,形似杨梅,颜色鲜红,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还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等功效,是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为一体的植物。 西陂村有生态林0.9万亩、商品林1.2万亩,森林覆盖达90%以上。如何利用好这一生态优势,村两委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到靠山吃山、靠山富民,村干部从没放弃努力。近年来,西陂村积极对接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政策,摸索发展砂仁种植产业,解决村民务工就业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9月6日,在西陂村一处种植砂仁的林地里,记者看到,林木下方,头戴帽子,手穿袖套,早已全副武装的村民们摩拳擦掌,准备收获砂仁了。另外,村里的年轻人王莉娜手持自拍杆,也开始了她的视频素材采集。 砂仁果实生长在树下地表,树与树之间空间较为狭小,村民们分散开来,低头弯腰翻开土面的杂草,仔细搜寻着被遮掩住的砂仁。 “为发展砂仁种植,我们村成立了陂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现在一斤砂仁市场上大概卖20元,试种的400多亩算是获得成功,今年第一批大面积收获。”西陂村党支部书记李瑞杰说,今后全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发动群众在适合林下种植的地方套种,这既能保护好生态,又能赚到钱,让村民增加收入。 说话之间,不一会儿,村民们收获了一筐又一筐的砂仁,不断装进麻袋中,很快就填满了整个麻袋。王莉娜介绍说:“砂仁是个好东西,主要功效是养胃,煮法有很多,可以炖汤、蒸鱼、泡水等等。”到此,王莉娜的视频收集也告一段落,回去还将进一步制作,网上推广,吸引消费者购买,增加村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