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1日讯(本网记者 苏琳)时至冬季,地处福建漳州龙海九湖百花村的智能温室内沙漠玫瑰、粗肋草、虎皮兰等特色盆栽花卉琳琅满目。而在2018年以前,这里还只是单一种植三角梅的家庭农场。花卉产业给福建许多类似百花村的村庄注入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不仅“扮美”了百姓生活,更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美丽经济”。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花木资源丰富,是我国重点花卉产区之一。近年来,福建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新兴产业。 助力脱贫 花农增收致富遍开“幸福花” 清流县是福建省新近崛起的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县之一,主要产品为非洲菊、切花月季、荷兰菊、百合等鲜切花和紫薇、罗汉松、福建山樱花、桂花等观赏苗木,是我国非洲菊主产区和我省鲜切花主产区。而就在此前,清流县曾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清流县花卉产业的华丽转型升级,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惠农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 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的村民张水根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如今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花棚,种花赚到了钱,尝到了来自“美丽经济”的甜头。自小患有间歇性癫痫的张水根在2016年前只能靠着一年不足一万元的低保和零工收入勉强维系生活。2017年初,依托产业扶贫政策帮扶,他不仅学会了花卉种植技术,还享受了从种苗、租地、搭棚到包销的“一站式”帮助,当年种花收入就达8万余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长期以来,福建省林业局高度重视清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清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累计安排花卉项目资金3501万元,支持开展切花非洲菊、红玉珠、马醉木等花卉苗木品种研发创新和建设花卉生产设施,筛选了一批适宜当地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新建花卉生产设施73.4万㎡。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促进了清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使清流县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的巨大变化,不仅让清流县摆脱了贫困,还让无数像张水根这样的花农们由“花”脱贫、因“花”致富。 目前,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福建省脱贫攻坚的主要农业产业。近年来,福建省林业局秉承产业致富的理念,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将花卉苗木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帮扶贫困县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带动贫困县脱贫致富。2011~2020年,福建省林业局累计向全省21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下达了省级花卉产业发展项目设施补助资金1.4亿元,新建花卉智能温室50万平方米,各类花卉生产大棚2700亩,苗木基地1.2万亩。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务工,提高了劳动者的直接收入,漳平永福、龙海九湖、漳浦沙西、漳浦官浔、清流嵩溪、连城朋口等花卉主产区的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卉产业。同时,各地鼓励花卉生产基地通过“党员+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优惠提供种苗、免费提供实训场所和种植技术培训、帮扶贫困户销售,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升级 “美丽经济”绽放新活力 连城县被誉为“中国兰花文化之乡”,主要产品有建兰、寒兰和春兰,兰花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2014年8月,“连城兰花”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兰花产业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一个特色产业,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连城县充分发挥兰花资源和技术优势,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建设集兰花组培研发、生产交易、研学研讨、电子商务中心等综合一体的“兰花产业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花农参与到兰花产业中;同时,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引导农民组建专业生产联合体,带动农民加盟兰花种植,成立了连城县兰花产业带良增示范区。截止2019年底,示范区的展示区门店面积达到近1600平方米,兰花智能温室大棚面积超过30亩,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连城县兰花产业发展。2019年全县兰花种植面积4400亩,年产国兰成品苗1亿株,品种1200多个,全产业链产值达1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达7.9亿元,销售额达4.9亿元。兰花种植以朋口镇为中心,辐射莒溪、宣和、新泉、庙前等乡镇,带动147家兰花企业、合作社、3040户兰农共同发展,从业人员1.2万人,兰农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建立“互联网+基地零售+精品连锁”等立体销售模式,形成兰花电子商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双模式销售,2019年兰 花电商超过100家,网络销售额达1.5亿元。 类似连城兰花产业的发展案例在福建还有很多。近年来,福建省花卉产业不断升级,形成了漳州水仙花、龙海仙人球与沙生植物、漳浦蝴蝶兰和人参榕、南靖兰花、连城兰花、漳平杜鹃花、闽侯南洋杉盆景、清流鲜切花、武平富贵籽、延平百合花、浦城丹桂等多个花卉苗木产业集中区。其中,漳浦人参榕国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漳州水仙花和闽侯南洋杉盆景全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武平富贵籽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5%,漳平西洋杜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闽花特色产品饮誉海内外。 后疫情时期 八闽大地花开更“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福建省花卉苗木市场销售比较低迷。经过花卉从业者的积极调整、多项防疫助农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福建省花卉苗木销售正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迅速复苏,重现勃勃发展生机:全省各大花卉交易市场全面恢复,线上线下交易渠道畅通无阻,整体销售量已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大多数花卉电商的发货量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南靖兰花电商发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5%。今年七夕节至教师节期间,线上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0%。前三季度福建省花卉苗木 全产业链总产值753亿元,花卉种植业出口额883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3%。 7月以来,漳州市花卉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漳州花卉交易市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等主要花卉交易市场恢复情况良好,花卉出口从上半年大额减少到下半年屡创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仅漳州市花卉出口额就达79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了30%。 近年来福建不断出台政策调整花卉产业结构,鼓励将“节日花”变“日常花”,发展“加工花”、“旅游花”,拓宽了花卉销售渠道,也为疫情后产业复苏起到了巨大作用。早在1997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将花卉业列入全省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推进。2012年以来,又印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新一轮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品,延伸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持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举措,促进花卉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同时,紧跟市场变化,大力发展“互联网+”花卉苗木交易,支持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建设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和自营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业务,鼓励花企花农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不断创新线上销售方式,带动花卉交易便利化,促进花卉产品消费日常化、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