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2024-09-15 17:07:04 作者: 来源: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  责任编辑:占芷晗   我来说两句

以“爱情”为基础 树立互忠互信的婚恋观

婚恋观决定着个体对婚恋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人们在婚姻实践中行为模式的选择。

首先,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是婚姻与家庭的灵魂。因此,婚姻关系应该建立在男女双方相互倾慕并坚定选择的基础之上,是基于自由意志而非外力强迫的。其次,坚决反对物质主义。高价彩礼是物质主义的典型表现,它背离了爱情的初衷,违背了婚姻的本质,使婚姻演变成“物质交换”。遏制高价彩礼陋习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2021年以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治

理高价彩礼问题。再次,积极培育科学、进步的婚俗文明。超出家庭负担能力的高价彩礼,不仅给彩礼给付方造成经济压力,影响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而且不利于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坚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需要弘扬“风雨同舟、相

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以“权利”为核心 树立积极进步的生育观

生育观反映个体对生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支配个体生育行为的内在动力。当代青年的生育观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生育年龄推迟、意愿子女数下降;从“男孩偏好”转向微弱的“女孩偏好”或者“两男回避偏好”。

倡导青年群体树立新时代生育观,应以守正创新的态度,传承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积极合理成分,构建起以权利为核心的积极进步生育观。首先,明确生育的“权利”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应倡导育龄青年适龄婚育,充分利用最佳生育年龄、组件幸福家庭,体验幸福生话。

其次,生育支持政策尊重个体权利。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把生育权是生育主体的基本权利作为基础,通过制定完善一揽子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努力实现家庭发展与人口发展相得益彰。

再次,积极构建完善生育服务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服务”着手,帮助广大群众解除职场、家庭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鼓励和支持育龄夫妇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

以“平等”为前提 树立共建共享的家庭观

家庭观是对家庭地位、功能以及家庭建设目标、路径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家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生命创造与生存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终极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来看,其将实现平等婚姻家庭关系作为家庭革命的基本任务,设想美好家庭的特征是婚姻与爱情相统一、男女平等团结。

首先,夫妻平等是核心。夫妻双方作为家庭关系的主体以及婚姻关系的缔结者,在人格、权利、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受法律的严格保护。在家庭生活中,应提倡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信互谅、互让互帮,建立平等和谐温馨的夫妻关系;要倡导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尊重生育社会价值的友好氛围。其次,代际平等是重点。现代社会,家庭在生养教孩子和赡养老人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与传统家庭不同的是,现代家庭在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两方面都应做到代际平等。就抚养子女而言,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努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赡养老人而言,应该充分重视和努力满足家中老人物质赡养与精神慰

藉两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再次,共建共享是关键。共建共享是平等的具体体现,目标就是构建平等的家庭关系。共建共享的家庭关系既能充分保障个人的权益和自由,又能彰显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既能使个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情感支持,又能使个人得到来自家庭的工具性支持。共建共享的家庭关系在化解个人的孤独和社群的涣散之痛的同时,也有助于生育水平的适度回升,毕竟家庭支持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2024年7月3日《中国人口报》 记者/王郁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