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我眼中的计生协”:这些温暖瞬间,有没有你的故事?

2025-07-28 17:48:26 作者: 来源:八闽生育关怀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今年"5.29"会员活动日”期间

中国计生协开启了

“我眼中的计生协”作品征集活动

我省各地计生协踊跃参与

现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一起来看他们与计生协的

珍贵瞬间与动人故事

感受那份温暖与力量

福州

让寒霜长夜都化作掌心的暖茧

初春篇: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2014年倒春寒时节,当我第一次推开杨奶奶家斑驳的房门时,看到七旬的杨奶奶在轮椅上,望着床上因摔伤无法动弹的老伴,布满皱纹的手正颤抖着拿着冷掉的稀饭。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那天之后,我的工作日志上多了一行字:“每天早到半小时,先去杨奶奶家做早餐。”

此后一个多月,我成了杨奶奶家的“编外护工”。天不亮就去菜场挑新鲜的肉菜,回来煨成软烂的粥;推着赖爷爷辗转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挂号单和缴费单塞满整个文件袋。杨奶奶总爱攥着我冻得通红的手摩挲,眼泪吧嗒吧嗒砸在我手背上:“闺女啊,亲生的也没你这般细致。”

寒夜篇:穿透黑暗的星光

2020年的冬天冷得刻骨。当医生说出丈夫“胃癌晚期”时,我手中的保温杯“哐当”砸在地上。葬礼那日,我站在灵堂里,看见许多人堆在门口:我曾陪伴过的计生特殊家庭的母亲们捧着连夜折的纸白菊,独居的王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站着,赖爷爷推着杨奶奶的轮椅,怀里还抱着煨了一路的姜茶。

深夜,女儿指着雾蒙蒙的夜空问我:“妈妈,为什么爸爸的星星不亮了?”我在“暖心家园”的档案室枯坐到晨光熹微。指尖拂过计生特殊家庭的合影,原来在照亮别人的路上,我也被无数星光温暖着。

化雨篇:爱的二次生长

正因为自己淋过雨,便想为别人撑把伞。我开始带着计生特殊家庭的老人们种多肉,在“暖心茶话会”上教他们用皱纹纸折玫瑰。陈阿姨捧着“静夜”念叨:“这肉墩墩的小家伙,跟你一样闷声不响地较劲。”慢慢地,走访时我多了个习惯:必须揣着政策文件和降压药。

星河篇:微光成炬的守望

十三载春秋流转,当年那个手忙脚乱的计生协管理员,已成为群众口中“会走路的服务站”。今年春天,当我推开杨奶奶家门时,85岁的赖爷爷颤巍巍拿来一封信,信里是赖爷爷遒劲的楷书,写着:“感谢你为我们千万次的弯腰,生日快乐,小肖”。

社区新来的计生协工作人员问我坚持十三年的秘诀,我指指窗外攀满篱笆的三角梅:“你看这些花,它们的伤痕最终长成了绽放的勇气。我相信那些被温暖点亮、被希望重燃的生命,终将如闽江畔蜿蜒的星火,渐次绽放成璀璨的灯河,在命运的长夜里流转出永不熄灭的光痕。”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王庄街道计生协工作者

肖燕华

三明

织就民生温度的纽带

计生协扎根群众,是民生福祉的编织者、群众健康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真谛。

一、政策传递的“桥梁”

为推动生育政策的落地,计生协化身 “政策翻译官”,通过社区讲座、入户讲解等形式,将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 “家常话”。志愿者走街串巷,随身携带“政策解读手账”,用方言耐心解释,这种 “土味” 宣传,让生硬的政策变成了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 “贴心指南”,让国家政策真正抵达千家万户。

二、生命的健康“管家”

计生协的服务始终紧扣群众健康需求。针对0-3岁婴幼儿,联合“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系列亲子活动,传播科学育儿知识;针对育龄人群,联合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生殖健康讲座;针对老年群体,联合县疾控中心开展健康素养讲座、慢性病防治培训。每年“两癌” 筛查活动,计生协协助医院共同开展,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专车接送。健康“管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贯穿生命全程的温暖陪伴。

三、计生特殊家庭“守护者”

计生特殊家庭是泰宁县计生协重点关心的对象。每逢节日,协会送米、油等生活物资走访慰问;针对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的心理创伤,聘请专业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还组织他们开展集体庆生、户外活动等。计生协用持续的陪伴,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计生协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点滴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温暖的服务,书写着守护千家万户幸福的新篇章。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计生协工作者

杨爱英

宁德

扎根泥土廿五载,

甘为群众孺子牛

我是黄晓霞,一名扎根蕉城区25年的计生协工作者。翻开帮扶记录册——阮月香的海鲜店红火了,黄妹香的菌菇大棚挺过危机,黄玉娟考取美容师证月入四千……这些名字背后,是无数个与困境母亲并肩前行的日夜。

初到黄家村时,蒸笼作坊的村民蜷缩在漏雨的工棚里,掌心磨出血泡,眼里却满是迷茫。我连夜协调协会资源,为黄玉娟申请帮扶资金,请电商团队指导品牌建设。三年后,“蒸尚美”线上销售超两千万。黄玉娟含泪道:“霞姐,你教会我们挺直腰杆活出尊严!”那一刻我明白,帮扶不是施舍,而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霍童镇茶山,陈花曾守着五亩荒山艰难度日。我们帮助她承包茶园,引入有机种植技术。如今“天山红”带动二十户分红、七十人就业。她捧着茶芽哽咽:“茶叶真成了‘金叶子’!”疫情时,黄妹香的香菇滞销六十万筒,我紧急对接全国平台,让“母亲产品”走出大山。八都镇洋头村,钟大爷的高血压药每月由家庭健康指导员送上门,他感慨:“这服务比亲闺女还贴心!”

计生特殊家庭老人通过“云诊室”视频问诊,药品直抵家门。健康食堂的低盐餐稳住了陈奶奶的血压,她说:“吃的是饭,暖的是心。”单亲妈妈小林用直播学的急救法救下被卡喉的孩子。居民从电梯里的陌生人变成课堂上的“老朋友”......这份温情让我坚信:健康促进不能靠单兵作战,而是全社会的“共建共享”。

计生协像一棵大树,我愿做深扎泥土的根须,托起每一片新芽。夕阳下,当我走进茶园或社区,总想起那句话:“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这光,是信任,是坚守,更是为民服务的薪火相传。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计生协工作者

黄晓霞

六年时光,与爱同行

在计生协工作的六年时光里,我与一群计生协工作者,把爱撒播给群众,让爱与他们同行。

“暖心家园”暖人心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计生特殊家庭愿意参加计生协组织的“暖心家园”集体生日会时,我们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协会工作者一次次的用心行动,让这些计生特殊家庭感受到“暖心家园”的温暖。

福安市计生协在“暖心家园”

开展“银铃时光 温暖绽放”

健康知识讲座

“金秋助学”圆梦想

当看到一个个计生困难家庭的学子因“金秋助学”帮扶项目而顺利上大学时,我感慨这个新时代的美好,他们不会因为“学费”而发愁,在一张张金秋助学的申请表中,一次次与学子的跟踪走访中,我感受到了“金秋助学”圆梦的力量。

“优生优育”幸福歌

当看到一本本《育儿宝典》发放到宝妈手中时,这本“宝典”为他们在育儿路上驱散了“常见病困扰”的阴霾;当“向日葵亲子小屋”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时,亲子活动宛如一座桥梁,让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这些家庭真正享受到科学育儿带来的欢乐与安心。计生协正坚定地行走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为每一个家庭点亮“科学育儿”的光芒,照亮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

计生协是计生家庭温暖的“港湾”,我们用“爱”为他们筑起梦想的基石,用“心”为他们拂去心灵的尘埃。每一次行动,都是计生协对家庭的深情守护,用爱与关怀温暖千家万户。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计生协工作者

雷健英

厦门

从受益者到引路人:

我在计生协的蜕变之旅

我与计生协的缘分,始于多年前那个春日的清晨。当我第一次牵着女儿的小手走进“向日葵亲子小屋”时,完全没想到这次邂逅会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那时的我只是个手足无措的新手妈妈,连孩子哭闹都常常让我焦头烂额。记得在第一次绘本共读活动上,女儿竟然安安静静听了二十分钟,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落泪。每周的育儿讲座成了我的救命稻草,从冲泡奶粉的温度到辅食添加的顺序,我像块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知识。最触动我的是志愿者们手把手教我们制作蒙氏教具的那个下午,看着皱纹纸在手中变成彩色串珠,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帮助其他妈妈”。抱着这样的念头,我开始以学员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筹备。我有一本蓝色笔记本,里面记的不只是专家讲的育儿要点,边角上还密密麻麻写满我的实践心得。两年里我用完六本笔记本,考取家庭指导师证书那天,我在新本子扉页上写道:“现在轮到我把光传递出去了”。现在的我站在“向日葵亲子小屋”的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些曾经和我一样焦虑的面孔,总会举起那个卷了边的旧笔记本:“看,这是我当妈妈时记的第一本‘错题集’。”每周三的“游戏化育儿工作坊”结束后,常有家长留下来和我探讨到日落,那种被信任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多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

现场讲解优生优育知识

现在的我,不仅是翔安区市级普惠托育园的园长,也是我们翔安区计生协“向日葵亲子小屋”的授课老师,现在我正带着5名新手志愿者研发“亲子活动”课程,手把手教他们设计互动环节。计生协给我的不仅是个成长平台,还让我找到了照亮他人的那束光,这大概就是生命最美好的传递吧。

——厦门市翔安区

计生协志愿者

黄水梅

午托班的希望之光

我是林春花,是思明区鹭江街道厦禾社区计生协“幸福工程”的受助对象,我在厦禾社区辖内经营一家午托班。这几年托班学生锐减,加上我的托班场所装修陈旧、设施简陋和教学设备老化等原因,我的午托班在多种因素叠加下濒临关门的风险。作为一名中年母亲,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一双学龄儿女要照顾,经济的压力,生活的重担压在我身上,让我非常的沮丧和无助。

在这艰难时刻,鹭江街道厦禾社区计生协向我伸出了援手。他们多次探访我的托班,了解午托班的经营状况,共同探讨分析托班提升思路。不仅如此,社区计生协邀请我参加广场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午托班。在社区计生协的帮助之下,我在2023年5月申请到了“幸福工程”帮扶款,为午托班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随着小学校门口的变迁,我的午托班面临着接送不便的问题,计生协知道这个问题后,热心帮忙出谋划策,最终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更换托班场所。搬迁后,凭借帮扶资金,我对午托班进行了改造提升,购买了崭新的桌椅,聘请了专业老师。经过装修,设施更新后的午托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计生协宛如冬日暖阳,温暖了像我这样经营困难的从业者的心,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接下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办好午托班,成为孩子们坚实的后勤保障,打造一家让孩子安心、让家长放心的午托班。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鹭江街道厦禾社区群众

林春花

温暖与希望的传递者

我眼中的计生协,是永不熄灭的温暖火炬,照亮万千家庭的幸福之路;更是连接党和群众的坚固桥梁,一头系着国家政策关怀,一头牵着百姓生活期盼。

记得走访计生困难家庭曾先生夫妇时,我们为老人送上生活物资,耐心讲解帮扶政策,曾大叔眼眶泛红,感激地说:“现在家庭遇到困难,政府没有遗忘我们,让我们在这温暖的大家庭中,倍感幸福……”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计生协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最生动的实践。

在入户访视0-3岁发展障碍儿童家庭时,我们分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科普材料,现场指导科学育儿方法,并且联动专家制定干预方案。三个月后回访,家长欣喜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改变即使微小,对家长来说却是弥足珍贵,正是计生协点燃家庭希望的有力见证。

深入0-3岁婴幼儿家庭开展入户访视服务

计生协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从社区里手把手教科学育儿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到广场上将政策融入游戏的“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从为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到开展心理疏导,计生协用细致入微的服务,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网,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浸润千家万户。

举办“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向群众分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科普材料

计生协的工作虽平凡,却以点点滴滴行动诠释“民生无小事”。我将不忘使命,继续传递温暖和希望,让幸福的光芒照亮每一户家庭。

——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

计生协工作者

张圆

爱与温暖的传递站

在社区计生协工作的这些年,我见证了太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傅阿姨的转变,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计生协工作的意义。

傅阿姨曾是计生协帮扶的计生特殊家庭老人,计生协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望,陪她聊天,帮她解决生活难题。逢年过节,还会组织志愿者给她送去慰问品,让她感受到计生协的关怀。渐渐地,傅阿姨的脸上有了笑容,生活也重新有了色彩。

不知从何时起,傅阿姨主动找到我们,说她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去关心其他像她一样的计生特殊家庭老人。一开始,我们都有些犹豫,没想到,傅阿姨做起志愿者来格外用心。她定期走访辖区内的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每次去都耐心倾听老人们的烦恼,帮助他们打开了心扉。

傅阿姨已做志愿者多年,现已然成了社区里的“知心大姐”,大家遇到困难都愿意找她倾诉。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与温暖的力量。在我眼中,计生协是爱的传递站。在这里,受助者也能成为施助者,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

双莲池社区计生协工作者

庄凯丽

当一名“耕耘者”,让“向日葵”开满山

在我眼中,计生协是扎根乡土的育儿园丁,是用乡音浇灌希望的播种人。作为翔安区计生协"向日葵亲子小屋"工作者,我在锄山村的石板路上走了三年,在各级计生协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让科学育儿的春风吹进了深山。

家长带着孩子们在“向日葵亲子小屋”快乐玩耍

在这个村庄里,大多数幼儿由祖辈养育。记得第一次举着宣传册入户时,阿公们蹲在门槛上抽烟:“娃娃能跑能跳就行,整这些洋玩意干啥?”我们索性收起专业术语,用闽南俚语把育儿经编成“种田谣”——备孕是松土,胎教是施肥,早期教育就像给秧苗间苗。在古榕树下摆开竹编筛子,教阿嬷们用黄豆练抓握;拿田间地头的苦瓜、地瓜当认知教具。

在古厝檐下、田间地头为阿公阿嫲讲解育儿知识

最难忘的是杨阿嬷的转变。起初她觉得“玩玩具不如学干活”,直到看见孙女在感统训练后不再怕生。现在她能用藤条编出串珠架,骄傲地说:“带娃和种菜一样,光使蛮力不行。”这样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曾经紧锁的院门次第敞开,石板路上多了祖孙携手上课的身影。

我们摸索出“三入”工作法:用乡音入门、用土法入心、用示范入行。如今翔安区11个“向日葵亲子小屋”通过“定点+流动”模式,把育儿课堂搬到古厝檐下、田间地头。累计开展的上百场活动,有教阿公制作感官瓶的“百草课”,带阿嬷跳亲子操的“竹竿舞”,还有用红砖教形状认知的“古厝学堂”。

我愈发坚信:计生协既是新时代生育支持的践行者,又是千家万户幸福密码的传递者。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山乡育儿的“耕耘者”,让更多“向日葵”绽放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让科学的育儿观像春茶一样,在每片绿叶间舒展传承。

——厦门市翔安区

计生协工作者

吴文增

“向日葵”托起科学育儿梦

2016年,我荣幸地加入计生协这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大家庭。九载时光匆匆,我亲历了它的成长,而“向日葵亲子小屋”宛如一颗耀眼的星,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向日葵亲子小屋”堪称0-3岁小朋友家长的“育儿学堂”。亲子育儿课堂、入户指导、家长沙龙等活动,似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新手爸妈干涸的育儿心田。他们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变得自信从容,掌握了给宝宝做抚触等实用技巧,也知晓了更多婴幼儿成长知识。家长课堂里,专家讲座、视频教学等形式丰富,将儿童早期发展理念、科学养育等知识倾囊相授,家长的照护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孩子们是这里最大的受益者。趣味早教课程、亲子互动、亲子阅读等活动,让他们在欢笑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运动、认知等能力全面发展。亲子活动如纽带,拉近了亲子距离。

“向日葵亲子小屋”用专业、贴心与爱,为孩子们营造了充满关怀的成长环境,也让家长们育儿不再孤单。同时教会家长科学育儿,让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是计生协为万千家庭送上的最珍贵礼物。

——厦门市思明区

厦港街道南华社区

计生协工作者

梁鹭翔

以爱为舟,筑幸福港湾

在计生协工作的7个年头里,我亲历并见证着计生协的巨大蜕变,也在与它携手同行中不断成长。在社区,我肩负着服务计生特殊家庭的重任,为了确保服务及时响应,我逐一添加服务对象的微信,成为他们的专属联络人。

记得有一位计生特殊家庭的妈妈在微信发了一条信息,她的孩子一直发烧不退,但最近连续下雨,孩子又因疾病无法移动,看我们能否请医生来家里就诊,看到这条信息,我马上协调社区卫生院医生上门问诊,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孩子住院治疗,孩子康复后,我们再次入户看望时,这位诉说着对我们的感谢。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网,让计生特殊家庭真正有了“遇事有人管”的踏实感。

为0-3岁婴幼儿家长发放“家庭指导手册”

近几年,我发现居民对科学育儿的需求,在多方协同下,我们社区计生协率先将服务重心向幼儿早教领域延伸,建立“向日葵亲子小屋”早教阵地,让更多的亲子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早教服务。从趣味早教课程到亲子手工制作,从绘本阅读到户外亲子游戏,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欢笑、学习、成长,家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内心充满成就感。

带领婴幼儿在“百草园”参加户外活动

计生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我眼中的计生协,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温暖港湾,用爱与责任守护着每一个家庭。

——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

祥文社区计生协工作者

梁海艳

微光成炬,

共护幼苗成长

作为一名儿童早期发展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计生协就像一座温暖的桥梁,连接着无数家庭与儿童成长的希望,用科学和温情守护着生命最初的微光。

在日常工作中,计生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搭建起知识传播的平台。定期开展家长课堂、亲子活动、儿童早期发展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儿科医生、教育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们传授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从婴幼儿喂养到心理发展,从行为习惯培养到亲子互动技巧,每一场讲座都干货满满。家长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交流与学习中,逐渐摒弃陈旧的育儿观念,用更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开展亲子活动

更令人感动的是,计生协精准聚焦产后焦虑、宝贝发育迟缓、感统失调等常见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测评、观察、分析,并持续跟踪指导,让这些妈妈和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计生协组织的活动中绽放的笑脸,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计生协正在用专业与爱心,编织着一张覆盖城乡的早期发展服务网络。作为志愿者,我愿继续与这个充满活力的组织同行,共同守护那些决定民族未来的最初微光。

——厦门市集美区计生协

儿童早期发展志愿者

黄添霖

泉州

十年同行,见证温暖

2015年,我加入晋江市计生协。十年间,我从懵懂的新人成长为坚定的“老兵”,也深刻体会到这个组织不仅是政策的传递者,更是民心的守护者。

初入协会时,我以为工作只是政策宣传和活动组织。然而,一次次基层走访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来自群众。十年来,我的足迹遍布晋江各镇街,从发放宣传材料到帮扶计生困难家庭,逐渐懂得计生协的底色是让政策有温度,让服务有回响。记忆最深的是慰问一位独居阿婆时,她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来了,我才觉得有人记得我们。”计生特殊家庭的心理慰藉、困难学子的助学帮扶……这些点滴努力,都在悄然改变着一个个家庭的命运。

十年风雨兼程,我与计生协共同成长。未来,我将继续以热忱和担当,与这个温暖的集体一道,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计生协工作者

张玉棉

俯身处见万家温暖

作为泉州市“向日葵亲子小屋”的辅导员,计生协于我而言,是深耕基层的“无声同行者”。筹备初期,当他们拿着育儿宝典出现在“向日葵亲子小屋”时,我忽然懂得,最有力量的关怀,往往藏在俯身倾听的姿态里。他们不是施助者,而是蹲下来与家庭并肩的同行者。

亲子手工课上,孩子们的欢笑与家长的专注,印证着这里不仅是互动平台,更是科学育儿的“传递站”;育儿讲座上,家长们的热切提问与满意神情,让我真切感受到计生协对家庭成长的“精准关怀”。计生协搭建的是无数家庭穿越育儿迷雾的“灯塔”,让科学与爱,成为基层最朴素的教育底色。

半年相伴,我见过太多蜕变。曾经对着哭闹孩子手足无措的爸爸,在亲子活动中学会了蹲下来平视;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妈妈,在育儿沙龙里懂得了“慢慢来”的智慧。这些细微的改变让我明白,计生协的工作,是用千万次俯身的温柔,织就社会和谐的经纬。计生协在日常里,践行着“幼有所育”的承诺。

计生协教会我的,是“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坚守。把每个家庭的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把每次活动的细节当作民生工程,这便是最动人的初心,最长久的温暖。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第八实验幼儿园

“向日葵亲子小屋”工作者

许琦彤

以爱为舟,

共赴育儿新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幸成为“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点辅导员,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并融入计生协的工作中,感受这个组织的温度与力量。

加入“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前,我对计生协的认知仅停留在书面概念。但当亲身参与到计生协群团组织的活动当中时,我见证了他们以多元形式传递温暖的智慧,例如通过主题节目表演、便民咨询、义诊服务、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广大家庭搭建起科学育儿的桥梁,让我深刻感受到计生协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最难忘的是今年春天,我们联合开展的“亲子共读时光”活动。计生协提前调研家庭需求,精心准备绘本读物,还邀请儿童心理专家现场示范亲子互动技巧。活动当天,原本因育儿焦虑眉头紧锁的家长,在与孩子共读绘本、游戏互动中绽放出笑容。一位妈妈感慨道:“原来陪伴不需要‘完美’,用心参与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样的改变,正是计生协深耕家庭服务、托举民族未来的生动缩影。

“向日葵亲子小屋”不仅成为家长信赖的育儿驿站,更让我读懂了计生协的使命,以专业为桨、以温情为帆,将科学理念与社会关怀传递到每个角落。作为其中一员,我无比自豪,也更加坚定与计生协携手前行的决心,愿用爱与责任,护航更多家庭驶向幸福的育儿新程。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第八实验幼儿园

“向日葵亲子小屋”辅导员

林碧娥

计生协的温情守护

计生协的志愿者们带着最新的科学育儿知识,如春雨般悄然入巷穿户。小陈打开随身携带的包,里面有分门别类、印制整齐的育儿资料。她仔细端详着小宝宝,细致询问喂养与作息情况,随后条理清晰地解释起“按需喂养”与“规律作息”的平衡之道,语调平和笃定。新手妈妈认真聆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目光中原本的生疏与茫然,在专注里悄然溶解,化作了信任的暖流。

这正是我眼中计生协最动人的姿态,计生协志愿者俯身入微的身影,让政策与科学不再悬于云端,而是带着体温落地生根。她们一程程行走,一次次俯身,将服务深嵌于民生的细微处;以真情为针,以科学为线,在柴米油盐中绣出新时代计生协的精神内核,唯有将严谨的尺度化作服务的温度,守护生命的责任,才能化为千万家庭窗内真实可触的光亮。

——福建省泉州市

南安市柳城街道

霞东村计生协志愿者

陈玉瑜

温暖万家

在石狮市灵秀镇茂厦村,我作为一名计生协工作人员,每天忙碌于村里的各个角落,与村民们打交道,为他们提供服务。计生协于我而言,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温暖。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慰问帮扶计生困难家庭、为老人定期体检、给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等等,计生协的服务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我也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些村民对我们的工作存在误解。但我不气馁,用真诚和耐心去沟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慢慢地,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配合,再到现在的支持,这一切都让我倍感温暖。

计生协的工作平凡,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它让我明白,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从细微之处入手,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计生协人的责任与担当,让更多人感受到计生协的温暖与关怀。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灵秀镇茂厦村计生协工作者

蔡安雅

来源:中国计生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