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持续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保护民族生育力

2025-09-05 17:13:54 作者: 来源:《人口与家庭》第2期  责任编辑:邓慧杰   我来说两句

生殖健康关乎民生福祉、家庭和谐及人口素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多年来,福建省各级计生协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集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综合管理为一体的生殖健康促进服务体系,保护民族生育力,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幸福。

一、青春健康教育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青少年健康事关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自2009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成长之道”青少年同伴教育与“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推进青春健康工作进学校、社区、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是青春健康教育市、县两级覆盖率100%。全省近五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522万元,在中小学、社区、企业建设运营288个青春健康服务阵地,实现市县全覆盖,累计开展服务活动2.38万场、服务人数达320.32万人次。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项目福建中标高校数量持续全国第一。省计生协创新构建了“计生协+项目社工+福建青年网络”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成立福建省青年网络与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推动成立48个高校青春健康同伴社,累计开展同伴教育活动4185场次,受益学生达201.2万人次。二是青春健康师资和主持人超万人。2021年我会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师资认证管理办法,每两年举办一次省级师资认证,建立“县-市-省-国家”逐级认证、逐步成长的梯度培养体系,累计培训青春健康师资和主持人10357人,通过认证的青春健康师资有国家级8人、省级37人、市级及以下1952人。三是青春健康培训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突出参与式体验。例如,通过专家讲座、家长沙龙、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线下培训,利用QQ群、微信群、“生育与健康”数字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1万场次,培训人数达150.3万人次。

二、生殖健康诊疗惠及超十万人次

多年来,各地计生协积极整合资源,联合各级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妇科病筛查义诊等活动,并依托专业不孕不育治疗中心,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殖系统疾病专项医疗补助。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计生家庭母亲的生殖健康保障水平。一是投入不孕不育专项补助。全省计生协在不孕不育症防治领域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627.75万元,为困难计生家庭患者提供专业筛查诊疗服务,惠及9.64万人次。二是建设生殖健康援助项目点。全省计生协投入240.5万元,建成16个生殖健康援助行动项目点,累计服务患者2.63万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整体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85%。三是强化幸福工程健康扶助。全省幸福工程累计开展妇科病诊查50.59万人次,查出常见妇科病8.81万人次,治愈7.49万人次。

三、广泛宣传生殖健康科学知识

多年来,福建省各级计生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殖健康科普体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飞入千家万户。一是构建立体“青春课堂”。各级计生协深入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同伴教育、咨询服务、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技巧、举办青春健康辩论赛、制作和发布青春健康科普系列视频等多种形式,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区-媒体”联动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网络,多渠道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二是组织线下“巡回讲演”。各地计生协积极组织医疗专家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生殖健康巡回讲座,在重要节庆日组织具有文艺专长的会员开展婚育新风和生殖健康文艺创作演出,弘扬婚育新风尚,普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三是打造云端“健康讲堂”。2020年以来,省计生协联合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网、福建卫生报社等党媒,邀请省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权威专家走进直播间,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殖健康热点进行答疑解惑,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访谈对话。目前,已举办生殖健康相关主题访谈直播150期,每期直播观看量均超过10万人次,累计观看量超过1500万人次。

(组宣部 家服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