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计生协改革发展新篇章——专访福建省计生协会长彭锦清
| 2025-09-05 17:13:54 来源:《人口与家庭》第2期 责任编辑:邓慧杰 我来说两句 |
记 者: 福建省计生协走过了40年。您如何评价我省计生协的发展历程?在促进我省人口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彭锦清: 我省计生协应历史召唤而生,顺历史潮流而行,见证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经受了不平凡的洗礼和考验。四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中国计生协指导下,省计生协历届会长和理事会带领全省各级计生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从总体上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生育控制。深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协助政府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支撑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在全省计生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计生协的作用。 其次是生育关怀。各级计生协真情帮助计生家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实施幸福工程、安居工程、暖心行动、金秋助学、健康促进、法律援助等十几个生育关怀项目,帮扶计生困难家庭摆脱贫困,改善居住条件,资助他们子女就学升学;推动建立完善失独和儿女伤残的计生特殊家庭精神慰藉、生产帮扶、生活救济、医疗抚助、养老服务等全方位保障体系;为计生家庭普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护理保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推动解决计生老人生活照料、健康促进、医疗救助等养老问题;为计生家庭未成年遗孤提供升学资助、权益维护等方面服务,等等。 再就是生育支持。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全国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总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需要大力提振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计生协在继续实施生育关怀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生育支持上来。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推进优生优育。构建覆盖城乡的“向日葵亲子小屋”等优生优育指导服务阵地,搭建“生育与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组建育婴师、健康指导员等专业队伍,为婴幼儿养育提供入户指导服务。二是着力保护生育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为育龄妇女提供婚前、孕前、产前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在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建立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对育龄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三是着力促进生育。宣传中央和我省生育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推进建立生育激励机制。开展新型婚育文化主题宣传,搭建婚恋交友平台,倡导适龄婚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研判,及时调整优化生育政策,作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作出了具体安排,省委书记周祖翼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计生协着眼于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先导,推进工作转型,在一些工作领域取得突破性、创造性成果,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工作品牌,不少经验成为全国推广的实践样本,被中国计生协誉为全国计生协系统的旗帜和标杆。 记 者: 40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您谈谈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形势?面对新形势,计生协使命任务有何新变化? 彭锦清: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去年出生954万,比十年前减少一半。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17%,60岁及以上占22%,其中65岁及以上超过15%,呈现“小降老升”的结构性变动。我省人口发展状况大体也是如此。我国人口转变速度快,人口减少来得早,但总体上是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的。人口减少会对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同时,也有一些正面效应,总的看利弊兼有。对人口发展新形势,必须理性认识、辩证看待,不能只看一面,有些问题要长期看,不能急于下结论,要趋利避害做好工作。 计生协作为人口工作领域最大的群团组织,要坚持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主体地位,从自身职责和功能出发,尽力而为,有所作为,继续做好生育支持和生育关怀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尽计生协所能助力生育支持。积极参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实施青春健康行动,广泛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育龄群众提供更多生殖健康咨询、婚孕产保健和科学育儿等方面的服务。完善“生育与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专业队伍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建立托育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发挥“向日葵亲子小屋”品牌优势,推进小型化、普惠制托育。大力宣传推广一些地方和单位激励生育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当好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生育关怀行动。积极参与建设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健全覆盖计生家庭尤其是特殊家庭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机制,为计生老人特别是残障、鳏寡、高龄老人提供更多个性化暖心服务。继续帮扶计生困难家庭和未成年遗孤。 记 者: 2024年12月19日,您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以“发挥计生协组织作用 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经验交流。请您介绍一下论坛主旨,谈谈对计生协工作有何启示。 彭锦清: 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是政府部门、群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国家级权威交流平台。第四届论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着重围绕中央关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和“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的决策部署,进行政策解读、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出席并讲话,国家卫健委、发改委、人社部领导作了发言,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大学专家、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和全国妇联领导作了主旨演讲,我省计生协和湖南长沙市委、甘肃临泽县委作了经验交流。 这次论坛,我们是唯一受邀的省级单位,也是全国计生协系统唯一的发言单位,体现了中国计生协对我省的重视和肯定。参加这次论坛,受益良多,启示良多,引发我思考最多的是计生协如何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我认为,计生协是群团组织,必须把工作基点放在服务上。总体上讲,要为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服务,具体来说,要把为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我们坚持为“老、小、青、特、困、孤”六类特定群体服务,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好的。今后要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导向,改进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体现生育关怀,在服务中体现生育支持。 记 者: 多年来,您一直强调计生协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会,请您介绍一下,如何加强全省计生协系统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彭锦清: 计生协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必须始终姓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引领,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省计生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计生协的各项工作,引领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听党话跟党走。2018年12月省委批准成立省计生协党组,我们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市县两级计生协党的组织建设。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省市县三级计生协全部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党组织健全的基础上,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全面从严治会,走在了全国计生协系统的前头。 我省计生协拥有近2万个协会组织、7万多个协会小组、225万会员,是全省最大群团组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各级计生协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归口党委、协助政府、独立理事”,完善“机构定性、职能定位、人员定编”,稳固组织架构,增强履职功能,不断加强各级计生协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去“四化”、强“三性”。配齐配强各级班子,省市县乡四级计生协会长全部高配,村居计生协全部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会长。同时,整合优化计生协小组长队伍,加强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1.73万名村级会长和7万多名小组长,以及遍布城乡的广大志愿者,活跃在乡村、社区一线,联系服务千家万户,成为推动生育关怀、指导优生优育、促进家庭健康、防控新冠疫情、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在社会“神经末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生协队伍根植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经过长期淬炼和考验,干工作有战斗力、有执行力,对群众有感召力、有亲和力,是一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队伍。 记 者: 最后还想请您谈谈,您对福建计生协今后发展有何期望? 彭锦清: 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计生协责无旁贷。为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做好计生协工作,一要讲党性,二要有情怀。我们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实施“三争”行动,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继续走在全国计生协系统的前头。要抓党建,把握方针方向、大势大局,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全面从严治会。要抓服务,秉持善心,多做善事,竭尽所能为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服务。要抓改革,进一步推动工作转型,增强工作动力,落实好“六项重点任务”,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抓创新,顺应人口发展新形势,更新工作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多创造可复制的“福建经验”。要抓队伍,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各级计生协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小组长、会员、志愿者队伍带领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编辑部)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