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擦亮家庭幸福底色——漳州市计生协开展“对比算账绘新篇 婚育新风唱和谐”主题系列宣传服务活动

2025-09-18 11:11:59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邓慧杰   我来说两句

近日,漳州市计生协会以“对比算账绘新篇 婚育新风倡和谐”为主题,精心策划了系列宣传服务活动。文艺展演、摄影展播、义诊咨询、便民服务等环节轮番登场,为群众送上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婚育文化盛宴。同时,通过协同联动、创新载体、暖心服务,掀起弘扬新型婚育文化热潮,营造包容友好、共建共享的生育支持环境。

协同联动聚合力 共倡婚育新风尚

百对来自各行各业的新人身着礼服,跨马鞍、过火盆、撒五谷,同读新婚誓词,许下幸福承诺。5月20日,漳州市计生协联合市人才办、妇联等部门,举办“才遇良缘 囍爱漳州”2025年集体婚礼。这场隆重热烈、简朴温馨的婚礼,不仅为新人们留下了难忘回忆,更向广大青年传递了树立正确婚姻观、抵制高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共建幸福生活的理念。

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后,漳州市计生协联合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发布了《弘扬新型婚育文化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倡议书》,倡导积极健康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这份倡议书通过全媒体矩阵广泛传播,以专题报道、短视频、线上互动等形式覆盖城乡,形成“破圈”效应。“以前觉得生娃是家事,现在才知道全社会都在支持我们。”一位年轻妈妈的感慨道出了倡议书对她的影响——它正逐步塑造理解、尊重和支持年轻人婚育选择的社会环境。

婚育新风暖流从市级“涌向”基层。南靖县的家庭健康趣味运动赛、芗城区的诚信文化文艺汇演、漳州高新区的“小手拉大手”亲子救护培训、台商投资区的“普惠托育科学育儿”主题宣传……县乡村三级计生协联合卫健、教育等部门,以“短、平、快”节奏开展658场活动,将政策与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方位弘扬新型婚育文化和优生优育理念,覆盖8.36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生育友好氛围。

创新载体添活力 婚育文化润人心

“带孩子来玩,顺便学了育儿知识,一举两得!”村民林先生点赞。漳州各级计生协嵌入式打造新型婚育文化阵地,让新风融入日常生活。在华安县仙都镇中圳村,以“四对比、五算账”为主题的人口婚育文化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许多群众到这里散步时沉浸式学习,“算子女成才账、比家庭幸福长”等观念深入人心。

诏安县金星乡古关社区则在公园增设“带娃我是认真的”“生三胎的家庭最牛!”等大型卡通画打卡点;龙海区石码街道南台公园则融入闽南婚俗卡通形象,通过生动展板宣传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成为靓丽风景线。

诏安县西梧村紧紧围绕“婚、孕、生、养”开展宣传活动,为实现“零彩礼、无剩女、人口出生正增长、无留守儿童”的美好愿景下功夫。结合实际制定了生育激励政策:对生育三孩的家庭奖励2000元,并帮孩子购买医保和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200元/户)。村书记还积极为有顾虑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如帮助吴志明夫妇申请低息贷款40万元扩大创业规模,最终促成其生育第三孩并享受奖励。如今,吴志明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以一传十,创新婚育新风宣传形式。“等车时扫一眼,政策就记住了!”一位上班族感慨道。公交“流动风景线”,又让新风沿街“随行”。漳州市计生协定制4辆生育友好主题公交车与3个候车亭,构建流动宣传矩阵。“生命因爱而延续 生育友好筑未来”等清新标语,在群众出行间广泛传播。

暖心服务送温情 关爱民生践初心

“5·29”会员活动日期间,漳州市计生协在华安举办“好家风健康行”暨“幸福工程活动日”主题宣传服务活动,现场举办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签约及捐赠仪式,并向计生困境母亲发放幸福工程扶助健康款。全市各级计生协共开展慰问服务活动645场,慰问3869人、服务1.3万人,营造了“关爱母亲、尊重母亲、感恩母亲”的良好氛围。

不仅如此,各级计生协以家庭健康服务驿站(中心)为阵地,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为计生困难母亲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或健康体检。依托暖心家园(心理慰藉援助中心)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入户关怀计生特殊家庭,赠送住院综合保险保单和节日祝福。

此外,各级计生协还与卫健部门联合广泛宣传普惠托育政策,依托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向日葵亲子小屋”等阵地,宣传婴幼儿营养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回应性照护等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才遇良缘 囍爱漳州”2025年集体婚礼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