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母亲 共同富裕 | 幸福工程结“蜜”果!她带计生母亲种出“甜蜜”生活
| 2025-10-30 17:00:33 来源:八闽生育关怀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从 “贫困户” 到 “致富带头人” 从负债累累到硕果累累 在幸福工程项目和计生协的帮扶下 她用实干把 “苦日子” 酿成了甜 更带领村里的乡亲姐妹 种出了“甜蜜”生活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幸福母亲何素华的故事 幸福工程受助母亲:何素华 在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东古组,群山环抱中,一片片柚园依坡而建。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何素华穿梭在柚子树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柚子。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但她的脸上却挂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这份笑容,是对辛勤劳动最好的回报,也是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何素华所在的西坑村东古组地处边远革命老区,山高路陡、交通闭塞。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何素华一家五口(婆婆、丈夫与两个女儿),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破旧土坯房里,每逢台风暴雨,屋顶漏雨、墙体渗水成了家常便饭,驻村干部总要第一时间上门,动员一家人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然而,生活的贫困,并未磨灭她对未来的憧憬。何素华与丈夫立志,定要凭借双手开创一番新生活,将小家经营得幸福美满。 1991年,夫妻俩看准山区的资源优势,毅然开荒种植蜜柚。然而,由于家底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果树管理跟不上,柚子品质差、卖不上价。辛苦忙活一年,却收不抵支,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2007年,柚树正值关键施肥期,由于欠账太多,家里已拿不出钱购买农资,亲戚不愿再借,农资店也不肯赊账,何素华心急如焚。 正当何素华一筹莫展之际,坂仔镇计生协工作人员走访时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她是计生二女户,又是困难家庭,完全符合‘幸福工程’的帮扶条件。”很快,镇计生协会长吴学良不仅为她送来了3000元幸福工程帮扶款,更亲自出面为何素华担保,为她赊购了一万斤化肥。不仅如此,镇计生协还多次请农艺师到她家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她提高产量。“计生协真的是雪中送炭,没有那笔资金和吴会长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何素华依旧热泪盈眶。 有了资金支持和科学的技术指导,何素华夫妻俩干劲更足了。他们按照农技人员的建议,及时给果树补肥、修剪枝条,精心照料每一棵果树。那一年,果园迎来了大丰收:柚子产量从2006年的三万斤猛增至七万多斤,足足翻了一倍多。到2009年,果园规模扩大到15亩,年产量突破十万斤,年收入达15万元,成为了当地水果种植大户。至2013年,她家水果年产量已超过二十万斤,年收入近30万元,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 “这样的好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要是没有幸福工程的帮扶,就不会有我们家的今天。”这份恩情,何素华始终铭记于心。富裕起来后,她不忘乡亲。村里要修一条5公里长的水泥路,她带头捐了10000元。此外,她还主动资助计生困难母亲扩大蜜柚种植规模,带领育龄妇女共同发展琯溪蜜柚产业:不仅为果农垫资购买新苗穗,毫无保留地分享科学种植技术,还雇佣当地育龄妇女参与柚子的挑拣、包装等工作,持续助力家乡的计生母亲们增收致富。 2010年底,何素华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评为“幸福母亲”,她的家庭也获评“幸福家庭示范户”。2011年11月,她受邀参加全国创建幸福家庭现场会,作为计生母亲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脱贫故事。自2011年起,她先后当选为坂仔镇人大代表、平和县人大代表、漳州市人大代表。 除了带动乡亲种果致富,何素华还积极参与镇计生协的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得知村里的杨大姐因失去孩子长期抑郁,何素华每周上门陪她聊天,帮她打扫卫生、疏导情绪,还主动联系县妇幼保健院,帮她申请再生育治疗,最终杨大姐成功再育。2014年,何素华被正式聘任为平和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同时受聘担任坂仔镇计生协“计生家庭法律援助点”志愿者。多年来,她积极参与民事案件的庭审与调解工作,累计参与审理和调解各类案件百余起,涵盖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权益保障等多个领域。“看到夫妻重归于好,邻居们握手言和,我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何素华说。 如今的何素华,不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幸福母亲——两个女儿都已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小家庭,更是村民的致富“带头人”。看着村里昔日贫困的姐妹们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何素华由衷地感到欣慰。她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现在我有能力去帮助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邻里,我觉得很幸福。”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