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视频 > 专题 > 正文

福州市计生协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二)

2025-11-07 16:34:53 作者: 来源: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  责任编辑:占芷晗   我来说两句

近日,福州市计生协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将陆续刊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及工作思路。

各级计生协如何把握历史主动,做好“十五五”谋划,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福州市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专职副会长刘惠珍

计生协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将自身工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好“十五五”发展蓝图。

一要把握历史主动,谋划转型发展。要清醒认识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深刻背景,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汲取智慧,增强战略自信,确保协会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四中全会强调的“改革”精神,以勇于自我革新的姿态,将计生协传统优势与新时代人口工作任务相结合,转向更加注重生育支持、家庭健康和人文关怀,成为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要服务“国之大者”,融入发展大局。锚定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将“六项重点任务”与省、市工作部署紧密衔接,积极融入福州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局。紧密围绕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等国家重大部署,谋划“十五五”时期协会工作。聚焦助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参与家庭健康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营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三要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需求为导向,在“十五五”时期,以服务重塑品牌、以关怀凝聚人心。着力做强“暖心行动”等品牌,精准帮扶特殊家庭;深化优生优育指导,守护家庭健康福祉。围绕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计生协事业在“十四五”与“十五五”衔接中开好局、起好步。

晋安区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金伟

要助力完善婚育支持服务。大力倡导新时代婚恋观、家庭观,协助搭建婚恋桥梁,激发适龄青年“婚”和“生”的意愿。建好用好“向日葵亲子小屋”,积极参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探索参与社区嵌入式托育。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生殖健康公益服务、婚前、孕前、产前保健宣传;建好用好青春健康服务阵地,开展好成长之道“”“沟通之道”系列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要助力增进计生家庭福祉。深化实施计生特殊家庭“暖心行动”,健全完善“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四项机制,鼓励支持对计生特殊家庭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实施家政、助浴、就医陪同等个性化关怀服务,巩固推进“暖心家园”建设,开展好“5+N”特色服务活动。重点针对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结扎户困难家庭,进一步优化帮扶机制,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长乐区计生协常务副会长 吴华辉

一要锚定政策导向,把准历史主动方向。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

二要深化改革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效能。要建强骨干队伍,夯实服务能力根基,重点在生育支持、家庭健康促进中强化服务能力。

三要聚焦中心任务,服务人口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六项重点任务”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宣传,参与托育服务宣传和监督,积极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在特殊家庭帮扶方面,建立“一人一档”精准服务,完善就医陪护、节日慰问等长效机制。

罗源县计生协常务副会长 余伙新

要立足国家大政方针,认真研判人口发展新态势与群众新需求,找准定位融入国家人口战略,积极开展托育服务宣传监督、家庭健康促进等工作。

要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新婚夫妻、新手爸妈育儿训练营,以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开展宣传服务。

要深化部门协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推动计生协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跨越,助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