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访谈| 壹周谈| 原创微视频| 直播| 微电影| 专题| 往期| 团队 业务洽谈/视频爆料电话
0591 - 87079316
东南网视频> 专题> 文脉颂中华> 传承人说 正文
视频加载中...
视频信息
发布日期:2018-05-16   播放时长: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责任编辑:李涛
简介:

图1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现场

图2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现场

2018年2月6日,“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主要展出了徐竹初、徐强父子创作的大量经典木偶雕刻作品,总计300余件(组)。这些展品形象丰富多样,表情细腻传神,彩绘用色大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传统木偶与漳州民间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徐氏木偶雕刻的技艺特点、艺术风格和匠心传承。

图3 传统布袋木偶戏台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及周边地区。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技艺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方式为主。2006年,漳州木偶头雕刻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徐竹初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4 布袋木偶作品《穆桂英》

徐竹初,1938年出生,福建漳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是徐氏木偶头雕刻第六代传人。几十年来,徐竹初汲取众家木偶雕刻之长,将传统漳州木偶布袋戏中的一百余种木偶造型发展至如今的几百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漳州木偶雕刻艺术的无限魅力,共同走进徐竹初的偶人世界。

一、刻苦学艺 传承家学

图5 家传木偶头雕刻作品

徐家是木偶雕刻世家,其祖辈即以雕刻、经营佛像和木偶为生。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徐竹初的先祖徐梓清(1768-1858)就在漳州开设了一家名为“成成是”的木雕店铺,后历经徐和、徐骆驼、徐启章、徐年松(1911-2004),直到第六代徐竹初,以及第七代徐竹初之子徐强。其中,徐年松的木偶雕刻相对写实,技艺高超,名重一时,和泉州的木偶大师江加走并称“南江北徐”。可以说,徐竹初是听着刻刀在樟木上滑动的声音长大的。

图6 木偶头雕刻作品《童子》《书童》

图7 徐氏祖孙三代,中间为徐竹初(来源: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

徐竹初十岁出头开始学习木偶雕刻,他的本领全靠一点一滴从父亲那里刻苦学来。他经常挑灯夜战,家中的坯木被他的刻刀削灭殆尽。因为学得入神,头发曾被灯火烤焦。技艺尚不娴熟时常常会滑刀,鲜血把一个个木偶头染成了“关公”。看戏、听书、逛庙,看古书、画册、戏曲脸谱,都能令他入迷。看的听的多了,脑海里形象的种子就多了,创作也就自由了,这些为他日后塑造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提供了生活源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徐竹初已能自己独立刻制木偶了。到了十五六岁时,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

图8 木偶头雕刻作品《福神》

1955年,徐竹初的作品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展览”特等奖,这一获奖经历让徐竹初一举成名,有关部门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少年雕刻家徐竹初》。中学毕业那年,徐竹初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央美院要破格录取他。正当此时,徐竹初的母亲去世了,加上家中贫困,原本可以破格就读中央美院的徐竹初听从父亲的意愿,进入漳州工艺美术社工作。

图9 徐竹初正在制作木偶头(来源: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

徐竹初潜心学习木偶雕刻,肯于钻研,悟性又高,他的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后来,徐竹初进入漳州市木偶剧团,成为专业的木偶雕刻艺人,这一干,就将近半个世纪。

图10 提线木偶作品《四大将》

图11 布袋木偶作品《关羽》

从艺几十年来,徐竹初始终致力于对木偶雕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形象的理解和情感灌注到作品中,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他刀下的木偶充满了生命感。他的木偶作品曾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还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被誉为“活的文物”“东方艺术珍品”“中华一绝”。

图12 木偶头作品《八家将》

二、造型百态 以形写神

漳州布袋木偶戏属于“北派”木偶戏,徐竹初的木偶雕刻也呈现“北派”风格,强调戏剧的表情化与性格化,注重内在神情性格的表现,突出“以形写神”。因此在落刀前,他总要细细研究,认真揣摩所刻画人物的身世、身份、性格、好恶,思考成熟才下刀,故其刀法有力,形神兼备,韵味十足。除以福建“北派”布袋木偶为主外,徐竹初的作品还兼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表情丰富细腻,衣饰精致严谨。

图13 木偶制作过程:细刻(来源: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

图14 徐竹初正在制作木偶头(来源:网络)

徐竹初的作品采用的是传统的制作材料和工序,木头用樟木,上色用传统矿物质颜料,每一件作品都严格按照祖传工序制作。一件作品通常需要十几道工序,从材料、工具到雕刻、糊裱,再到最后的彩绘,一丝不苟,被誉为“小器大作”的典范。对于人物角色的表现,能够兼顾舞台表演和审美欣赏的双重需求,张弛有度、惟妙惟肖。

图15 布袋木偶作品《曹操》

图16 布袋木偶作品《陈元光》

图17 铁枝木偶作品

图18 提线木偶作品《小沙弥》

徐竹初不仅继承了祖辈优秀的雕刻手法,并能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能够将传统戏曲、民间故事、佛道教造像等元素融为一体,比如,他设计的戏曲人物造型多达六百多种,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其中既有传统名剧的名角,又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魔怪等形象,个个脸谱不同,率真、精致、优美,神态各异,生动传神。

三、不忘初心 匠心传承

图19 徐强,徐氏木偶雕刻第七代传人

图20 徐强布袋木偶作品《美猴王》

徐竹初的儿子徐强是徐氏木偶雕刻的第七代传人,是福建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木偶雕刻设计师,也是“竹初木偶艺术馆”馆长。徐强6岁开始随父亲学习传统木偶雕刻及制作工艺,从事木偶创作也有40余年。他不仅继承了父亲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以形写神”的精髓,还在与国内外木偶同行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发展出装饰性强、更具艺术冲击力的新造型。

图21 徐强木偶头雕刻作品

图22 徐竹初(图右)正在指导年轻人雕刻木偶头

徐竹初父子一直的心愿就是想多培养一些学生。尽管木偶雕刻承载着世界无数惊叹的目光,但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从来都是顽强而又脆弱的。要学的精,就要有耐心和恒心,要耐得住寂寞,祛除浮躁的心态,抵制外界的诱惑,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奥妙。但是现在愿意踏下心去学的年轻人毕竟少,仅仅学到皮毛,真正能传承艺术精髓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过,徐竹初父子并未灰心,依旧坚持钻研木偶雕刻艺术,坚持带年轻人,希望把这门传统艺术一直发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