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访谈| 壹周谈| 原创微视频| 直播| 微电影| 专题| 往期| 团队 业务洽谈/视频爆料电话
0591 - 87079316
东南网视频> 专题> 文脉颂中华> 新媒聚焦 正文

非遗“木板上的刺绣”,一刀一凿尽显繁华

发布日期:2018-07-04   播放时长:   来源:公众号清风非遗文化   责任编辑:李涛

2014年12月,通山木雕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录。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关于通山木雕的历史记载。当时,佛、道两教传入通山,大量道观和寺院以木刻雕饰为主要装饰,给了通山木雕以发展空间。 至明清时期,其雕刻技巧日趋成熟,出现了深度浮雕和多层次镂空技法。作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包含木制古建筑及建筑装饰木雕、木雕家具和日常用品装饰木雕、陈设欣赏装饰木雕、宗教和丧葬用品木雕。

清早期木雕槅扇门

到了民国年间和现代,通山木雕艺术广泛应用于木制构建的民居、祠堂、戏台及家具装饰,千百年来皆以传统手工形态在民间传承。 通山木雕以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纹理色彩的处理手段,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体系,其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

因精细到极致的做工,通山木雕更享有“木板上的刺绣”之美誉。

通山木雕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不仅广泛吸收石雕、砖雕的雕刻之长,且兼收外地木雕流派优秀技艺手段。

雕刻手法一般采取线面结合,取绘画的线条和雕塑的块面立体造型手段用之于半立体的平面浮雕,图像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简约不失格调。